欢迎访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理论文章

《当代贵州》:黄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三个更加注重”科学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

发布日期: 2024-10-22 10:59 来源: 《当代贵州》 字号:    


数字点亮新生活。图为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观众与机器人互动(尹刚 摄)



贵阳市开阳县第二幼儿园举行喜迎国庆活动,小朋友挥舞国旗开心奔跑(袁福洪 摄)



贵阳市观山湖区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贵州图片库供图)


提要:新征程上,贵州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还要改的多重任务、多重压力,要立足“三者”定位和“五期”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人民立场,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业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既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也是我们把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的科学指引和方法论指导。新征程上,贵州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还要改的多重任务、多重压力,要立足“三者”定位和“五期”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人民立场,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业绩。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为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追赶者筑牢整体性协同性制度支撑


系统集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新时代的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遵循规律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等整个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实现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一是在推进体制机制的系统性全面性改革创新中,持续筑牢后发追赶的制度基础。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聚焦推进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安全、党的领导等各领域改革。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内外联动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围绕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贵州,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紧贴民生推动改革发展,围绕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加速人的现代化进程。围绕有利于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现的目标,着力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建立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实施促进机制,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健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体系,深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体制机制,完善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体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发展与安全等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与制度体制相适应的各项具体机制,增强改革总体效能。

二是在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中,持续挖掘后发追赶的潜力空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是统一的,加快后发追赶步伐也就是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作用、不断迭代升级的互动过程。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供给侧,需要持续在增规模、降门槛、扩范围、简流程等方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创新劳动、资本与土地等要素结构及其作用机制。完善落实“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降级退红机制,在探索化债新路径中寻找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制度性渠道和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全面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健全预防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营商环境等突出困难,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通过稳定市场预期、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有效需求,重点抓好增长性、带动性强的领域消费扩容提质,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改善型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生态康养消费、文旅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体育赛事、首店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全力以赴释放有潜能的消费。

三是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持续推动后发追赶从量变到质变。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发展是实现后发追赶的关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经济长期发展潜力的内在要求。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进追赶发展方式从投资要素驱动逐步转变到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强化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就要着力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格局,集中统筹科技平台、技术、项目、人才、资金、政策等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和优势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推动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向全国平均水平提升。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尤其是通过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大力实施理工科强化行动、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型人才。持续完善“科技入黔”“院士贵州行”“东西部协作”等高层次人才援黔服务对接制度和全球高端人才引进“直通车”制度,健全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策”扶持和服务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相互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发展长效机制。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为做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实践者精准发力破障闯关


突出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当前贵州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体现为发展不足、质量不高,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必须找准制约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问题,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解决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形成全面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具有贵州特色的实践成果。

一是在推动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中,形成一批取得新成效的典型实践。着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依靠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健全提升“六大产业基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体系,通过规模化、智能化手段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健全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的协同机制,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煤、磷、铝、锰、金等战略性矿产品“以矿招商”“富矿精开”等推进机制,提升以资源引投资兴产业的长效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完善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以及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研究城市更新改造机制和路径,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标、生产设施提档、产业转型提质、主体培育提级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政策支持体系,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壮大、一二三产业融合等责任机制。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快完善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标准相匹配的吃住行游购娱全服务链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旅游营销、旅游资产证券化等路径和模式。以开发区、优势产业、链主型企业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集群化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深化“一图三清单”产业链培育工作机制,强化产业园区亩产效益评价激励约束作用。围绕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深化新型能源体系、煤炭储配保供、分时电价、增量配电、西电东送、“绿电”入黔等能源发展机制。围绕水源、水网、水价以及管理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供水建、管、养、用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同城乡和产业需求相适应机制,巩固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创新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降低综合运价水平和物流成本,提升西南陆路交通枢纽能级。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期限匹配、渠道多元、财务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和运营体制。

二是在加强数字经济、生态文明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中,形成主攻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的典型实践。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和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着力加快推进新兴数字产业投入、数字应用场景建设、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推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证券化改革,构建群链企协同发展的“中国数谷”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聚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着力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取得更多突破性示范性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在推动国资国企、营商环境、外经外贸外资等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改革中,形成拓展新潜力培育新动能的典型实践。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国资监管、融资平台公司压降转型等体制机制改革。对标国际国内先进规则,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新产业新业态监管模式等改革力度,完善“贵人服务”品牌建设机制。推进涉企行政合规激励制度改革,构建惠企柔性行政执法新模式。深入探索用地、用矿、用林、用草“多审合一”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一体化推进外贸体制、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RCEP区域规则“一国一策”“一品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 跟踪机制,促进144小时免签政策落地实施,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协同完善与相关省份开放平台对接、产业跨地区协作、“东数西算”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共建等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资源、产业、产品、服务、要素等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走出一条以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者积累经验提供范例


注重成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体现了以结果导向为牵引、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衡量标准,要及时推进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标志性改革举措,把《决定》和《意见》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创新探索一条符合贵州实际、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子。创造和推广一批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方案,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推动年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坚定履行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这个服务与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产业、转型和战略安全,大力破除制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到2029年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贡献智慧。

二是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创新探索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的有效举措。牢固树立改革为民、成果惠民的鲜明导向,优先保障人民群众期待、同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改革任务。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进机制,健全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制度,完善抓产业就业促农民增收等强农惠农富农长效机制,落实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等政策要求,健全“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分类推进机制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加快健全劳有厚得、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弱有众扶等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防控机制、线上线下联动化解机制、突发风险问题快速处置机制,完善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创新探索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的方法措施。推动改革任务举措实施效果如何是检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健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评估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尤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关键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找准位置、铆足干劲、稳扎稳打、锲而不舍,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长征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