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理论文章

《贵州日报》:刘杜若 把外贸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实绩

发布日期: 2025-01-10 09:29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 字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等更多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深度对接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支持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这为明年我省外贸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

  外贸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贸是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连接生产消费、对接国内外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环节。一是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我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去交换自身生产成本相对更高的产品,从而获得总产出、生产率和社会福利的提升;二是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对资源的调配更加灵活、充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会带来企业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和出口专业化多样化的提升;三是面临更加激烈和透明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沿着质量阶梯不断攀登,通过创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四是有利于知识的溢出与扩散,具有正外部性。产品全球流通的背后是设计理念、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营销手段的全球交流,更容易产生新知识和取得创新成果,从而促进本地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企业的开发;五是有利于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我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缩短了对外开放的时空距离。参与外贸有助于变通道优势为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在服务大局中谋得自身发展。

  不断增强外贸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省商务厅发布《贵州重点出口产品商情监测与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贵州出口到东南亚的竞争力排名全国前10的产品大幅增长。除白酒、轮胎、茶叶、化肥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外贸优势产品外,我省还有化工、仪器设备、衣帽鞋靴、零部件、运动用品、温带蔬菜等种类十分丰富的各类出口产品。除此以外,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还发现,我省与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老挝之间还存在千余种“泰老所需、贵州所有”的潜在可出口货源。巨大潜力的背后,是我省外贸发展不断增强的新动能、新优势。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梯度转移为我省带来外贸宝贵资源。一方面,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特点,引入的东部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前后端供应链强大,积累了丰富的全球市场开拓经验和外贸渠道资源。这些宝贵的外贸资源都随着东部企业的迁入而转移到我省。当前,充足的外贸订单已成为此类招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凭借这些外贸订单,企业极大缩短了从签约到投产的前期准备期。一些企业联合同行开展外贸加工,从而带动劳动力就业和生产管理技术的溢出与扩散。另一方面,随着东部企业的迁移,一大批敢拼善谋、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外贸企业家和优秀高级管理人才也来到贵州。这些人才既拥有丰富的外贸业务运营经验,又深谙所属产业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产业工人培训、中层管理人才培养,优化外贸流程壮大我省外贸体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贵州与产业转出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梯次性和互补性持续提升。我省与产业转出地区在外贸订单上形成了有序的梯次性,双方错位发展、衔接融合不断加强。另外,由于地理、环境、交流等方面的差异性,贵州与海外一些更加依托要素成本优势的产业转入地相比,所承接外贸订单的技术密集度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对优势。三是我省具备一定的地理优势,与其他西部省份相比较,物流成本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把握外贸大势、坚定发展信心。一是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放大政策效应。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我省外贸体量相对较小,必须尽快加强对外贸政策取向一致性的校准,提高我省外贸政策整体效能。二是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大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推动省内企业间各类生产资源和外贸资源的相互协调、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由点及链、延链成网,尽快形成规模经济。三是切实落实好落户、住房、医疗、职称、子女教育等人才引进保障政策,着力构建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让人才真正引得进、留得住。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省社科院重点培育学科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贵州日报》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