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格局下贵州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和安全的探索与实践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贵州省数字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员 罗以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刻揭示了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贵州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享受数字经济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以新安全格局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安全格局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结构图。
深刻理解新安全格局的核心内涵
新安全格局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下构建而成,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协同性、开放性、安全性特征。
新安全格局具有系统性。系统性要求将国家安全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各领域安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它超越了传统安全观的单一维度,构建了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网络等多领域的安全体系。贵州不仅关注数据本身的安全,还统筹考虑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安全稳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网。
新安全格局强调动态平衡。动态性要求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安全战略和策略。新安全格局不是静态的防护墙,而是随着技术演进和威胁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防御体系。贵州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率先实现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
新安全格局体现协同治理。新安全格局打破了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格局。在数据安全领域,贵州从顶层规划、立法促进、技术防护、安全监管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实现新安全体系下的协同治理。
新安全格局注重开放共赢。开放性体现在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新安全格局倡导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促进共同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数据流动、网络攻击等安全威胁具有跨境特点。贵州通过深化与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推动“港数黔算”在贵阳贵安落地实施,让绿色算力搭建起数据跨境流动的信任基石,为黔港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安全格局更重视数据安全。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一旦数据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到攻击,进而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威胁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公共安全。贵州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数据安全纳入新安全格局的整体框架,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
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和安全的贵州实践
贵州积极推动安全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在数据安全保障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底座。作为“东数西算”重要枢纽节点,贵州高标准建设国家算力网络核心枢纽。在数据中心布局时即充分考虑地质安全、气候优势、电力冗余备份等物理安全。同时,大力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升数据中心、骨干网络等在安全可控技术应用、抗DDoS攻击、灾难备份等方面韧性,为数据“存得下、跑得稳”提供安全保障。
探索数据安全法规标准与创新体系。立足省情出台《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主体,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强化风险评估监测等。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细化探索,为国家层面完善制度提供“贵州经验”。
打造安全防护体系。在省级政务云平台部署集安全监测、态势感知、威胁情报、应急响应于一体的纵深防御体系,保障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安全。建成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示范工程——贵阳大数据安全靶场,构建“攻防一体”的技术防线,有效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发展安全可靠技术产业。积极引入培育安全可靠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依托“东数西算”工程探索跨境数据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奇安信、360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贵州,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数据安全产业成为全省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强本地企业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本地核心技术企业协同攻关基础软件、基础芯片、数据加密、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提升自主可控安全能力。贵阳高新网用软件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SNSOS操作系统被工信部CSIP定义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操作系统技术。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全球内容分发、全球链路加速、边缘安全加速、安全组网与零信任访问加速等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中国振华电子集团(贵州)推出国内首款完全自主可控RISC—V架构32位MCU—HYS2210系列,打破国外IP垄断。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低空运营服务系统和高低空一体化航线制作系统,通过智能规划和冲突规避提升航线效率。
▲贵位于贵安新区数谷大道旁的超大型数据中心聚集区。石照昌摄(贵阳日报供图)
贵州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安全格局下,贵州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随着数据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数据安全影响范围更加广泛,新形势下的数据安全防护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技术迭代带来安全挑战。我国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仍面临瓶颈,若遭遇技术封锁,算力网络运营将面临风险。贵州作为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区,海量数据可能成为重点攻击目标,跨区域数据流通更增加了安全监管难度。
产业生态及制度执行存在短板弱项。贵州数据安全产业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从制度执行面看,尽管贵州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但中小企业安全投入较少,安全意识淡薄,成为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
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启示
贵州实践表明,必须以新安全格局为引领,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数字安全生态,筑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实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本遵循,摒弃“重发展轻安全”或“重安全轻发展”的片面思维,建立健全安全与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根据技术演进、产业变革和外部环境变化,实时调整安全策略,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生态中守住安全底线。
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底座,筑牢数字经济物理与技术防线。强化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安全前置评估,结合地质、气候、算力枢纽、工业互联网节点等条件制定差异化安全标准。加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技术迭代,提升抗攻击、抗干扰、快速恢复能力。推广贵阳大数据安全靶场经验,形成“以练促防、以测促改”的常态化防护机制。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安全发展提供刚性保障。制度是安全的“压舱石”,要加快构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的多层次制度体系,尽快完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配套法规,鼓励地方结合区域数字经济特征制定差异化实施细则,推动金融、医疗、工业等重点领域将制度要求转化为操作层面的具体标准、流程。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体系。技术自主可控是数字经济安全的“根本底气”,要将技术自主可控作为数字经济安全的战略支点,聚焦“卡脖子”领域集中攻关,围绕服务器芯片、基础软件、加密算法等关键技术,建立“国家实验室+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协同创新机制。推广“应用牵引”模式,通过政府首购、场景开放等方式,加速技术成熟与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以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构建“核心技术—安全设备—应用服务”完整生态。
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凝聚数字安全治理合力。打破“条块分割”治理壁垒,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安全指挥体系,推动部门数据互通、职责衔接,实现风险情报共享、应急响应协同,避免监管重叠或空白。提升公众数据安全意识,筑牢全民防护 “社会防线”。
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在开放中提升全球数字治理话语权。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数字安全治理,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构建跨境安全合作机制,完善跨境数据流通制度,促进全球数字经济要素有序流动。
来源:《新安全》杂志202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