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唯有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才会顺,党和人民也就能同甘共苦。如果不良风气持续发展,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作出的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大决定,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这些成效和经验如今成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的重要标志,成效影响深远,经验弥足珍贵。
加强顶层设计
扎牢制度笼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首先制定中央八项规定,随后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又陆续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制度,将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
作风建设嵌入党内法规体系。为契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及时编制、修订和完善党内法规,更好地适应党的建设实践需求,2015年10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审议通过,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成果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党内反腐进入制度式反腐新阶段。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纳入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中,一条条制度红线制约了任性的权力,构建了以党章为遵循,以责任为导向的制度体系。
国家法律配套衔接党内法规。为进一步细化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而更具操作性和执行力,国家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措施。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出台,将监督由党内扩大覆盖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其次,针对具体问题出台专门管理办法,以中央八项规定中的“会议活动”为例,2016年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2023年出台《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就会议地点、会议费、培训费等细节进行针对性规范指导,为党员干部树立明确的行为准则。
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补充纠偏。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监督体系,实现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是中央八项规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确保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为群众监督指明了参照标准,同时国家制定《信访工作条例》《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等制度条例,要求各级机关、单位倾听人民群众建议、意见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坚持以上率下
压实主体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将抓住“关键少数”作为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重点,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制是中央八项规定能够真正执行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推动构建以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带动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统一协调、一贯到底、各负其责的责任格局。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层层压实,同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强化责任担当。领导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方向、进度和成效,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通过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带头反“四风”、反腐败、反特权,在干部群众中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和引领示范作用,共同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执行起来不打折扣、不做变通。
健全问责机制。严格问责追究是落实责任制的重要保证,通过健全精准科学的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以责任主体到位、责任要求到位、考核问责到位,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跟上看齐,省市主要领导带头执行,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情况作为廉政谈话、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一级一级管到位。
坚持抓常抓细抓长
养成新习惯形成新传统
作风问题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反复性,当下“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手法多样,要求必须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发扬钉钉子精神,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断把作风建设推向前进。
在“常”和“长”上下功夫。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要通过常态化教育、长效化监督,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一抓到底。要注重综合施策,全周期全链条发力,既把过去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用好,又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动态分析研判、监测评价,净化生态。通过组织专题学习会、廉政教育活动等,定期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相关内容的学习,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规定要求,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机制。通过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作用,利用日常检查、专项督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进行持续监督和查处,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严”和“实”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严的基调,督促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党纪国法进行处理,不搞特殊、不打折扣,做到有纪必执、执纪必严,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严查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推动风腐同查同治,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责任层层压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深”和“细”上下功夫。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紧盯违规吃喝顽瘴痼疾持续深化专项整治,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堵塞制度漏洞,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纪委监委要强化与审计、财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精准发现查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让党员干部有明确的行为准则;摸清“四风”问题集中发作的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实行靶向整治。
强化系统观念
坚持风腐同查同治
风腐同根同源,风腐同查同治。纠治不正之风和惩治腐败问题紧密贯通,中央纪检监察机关决策部署,从“进一步健全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到“既要‘由风查腐’,又要‘由腐纠风’”,再到“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党内正风肃纪反腐的决心愈发坚定。
强化源头预防,注重“治未病”“治小病”。通过加快完善党内法规、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扎紧制度笼子压缩官员寻租空间,减少以权谋私的机会。通过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警醒,从行动上自律,筑牢抵制歪风邪气的坚固防线。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确保领导干部依规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亲属子女严格教育管理监督,构筑家庭防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精准靶向纠治,问题导向研判剖析。推动构建横向协同配合、纵向上下贯通一体纠治的工作格局。“由风查腐”,深挖彻查“四风”背后的腐败问题。查处作风问题时,围绕纪律规矩、权力运行、政治生态、政商关系等,聚焦金融、能源、烟草、医药等领域,紧盯关键时间节点,紧扣实践薄弱环节,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违规办事中延伸分析作风问题背后的“围猎”动机、腐蚀手段、权力滥用,在纠风中透视隐藏的腐败,压缩“四风”隐形变异的空间。“由腐纠风”,从腐败案件中发现“四风”问题线索予以严肃处理。注重从查处的典型案例中剖析作风活情况、新动向,既查问题、又找线索,精准查找哪些不正之风与腐败关系最为密切,哪些作风问题最容易引起腐败,分析腐败行为与作风问题的演化轨迹,把握由风到腐的嬗变规律,及时发现和纠治“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双向同步治理,常态长效协同配合。树立整体思维、强化系统观念,推动风腐同查同治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将制度设计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完整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线索同查工作闭环,明确职责任务和协作机制,方案一体谋划、力量一体配备、机制一体保障。坚持作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惩处,在查治对象上一视同仁、一同查处,在查治主体上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部门协同作战。在风腐同查基础上纠树并举、破立并重,大力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着力形成管长远、固根本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体系。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以好作风营造发展好环境
作风正则干部强,干部强则事业兴。作风建设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内化于心提高领导干部作风意识。必须坚持从政治上认识和对待作风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工作作风是领导干部政治觉悟和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唯有从思想上意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有行动上的紧迫感。要从领导干部思想根源入手,把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终身课题,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切入点,对党的创新理论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坚决杜绝理论学习走过场,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坚持自我革命,从细微处着手,找差距、查短板,真正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与认可。
外化于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担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站稳人民立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抓落实便是空谈,任何岗位的党员干部都应当有所作为,把真抓实干当作工作重点,把为民谋福祉当作最高目标,凡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就改,凡是人民群众期盼的就做,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固化于制筑牢干部作风底线。必须严肃纪律规矩,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不担当“中梗阻”突出问题,加强监督力度,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必须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澄清失实检举控告,切实为担当者撑腰鼓劲。必须强化系统施治,以案促改,针对监督、治理、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在责任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症结,完善作风建设制度规范。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