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上午,以“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为主题的2023数博会“场景大数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贵州省社科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主办,中国联通安顺分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贵州基地、贵州省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贵州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研究》课题组协办。活动邀请了政企研各界大数据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知名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会。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冉霞发表致辞,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重视和支持,她希望借助本次研讨会机会,与各界共商数据要素有序流通循环的可行路径,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驱动优化各方面资源配置,共享数据要素价值高效释放带来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在致辞中表示,场景定义数据价值创造,数据制度建设与实际应用场景高度关联,无场景不授权,无场景不流通,无场景不定价,无场景无数据。“场景大数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对传统大数据的认知从概念提出,到实践创新,再到理论体系构建发挥了质的飞跃。
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在论坛伊始向各位来宾表示了感谢,他介绍,近年来安顺坚持以大数据场景应用为驱动,创新提出“给您一市场景数据,圆您一个科创梦想”的发展理念,谋划和开放了53个应用场景项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安心干”人力资源开发和价值提升数字服务平台,形成了“高位谋划推动、高端理论研究、高速产业增长、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安顺已成为科创人投资兴业的新高地、耕耘收获的新福地、筑梦圆梦的新天地。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李刚认为,近年来,贵州着力以大数据为驱动,以数起步、以算乘势,始终坚持以场景为牵引、以数据为驱动,打造政用、民用、商用场景,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排名全国第5,“一网通办”走在全国前列,数据开放成为全国5个A类地区之一,打造“贵商易”“贵人码”“贵人服务”等一批深受好评的典型应用,数据价值有效释放,助力政府治理更科学,人民群众数据获得感更强。数据从应用中来,应用产生新的数据。未来贵州将以场景应用开放为牵引,在金融、医疗、交通、电力、气象、劳务用工、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开发一批标准化数据产品,赋能传统产业发展。
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平发布《场景大数据白皮书4.0》。早在2021年,数博会场景大数据高端对话上,贵州就正式提出了“场景大数据”概念,并发布了场景大数据系列白皮书,明确数据来源于场景并在场景中释放价值、数据跨场景应用释放倍增价值的显性规律,一系列理论成果得到业界广泛认同。
在专家主题演讲环节,论坛邀请了院士、专家进行主题分享,涉及数字基础设施、跨境数据流通、数据要素市场治理、数据价值与数据创新等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作《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主题演讲,深度解析全球视角下畅通数据要素大循环所需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围绕场景怎么用好数据生产要素,创新提出构建以数字对象为节点的数联网概念。梅宏表示,数据空间是网络空间从“计算为中心”向“数据为中心”转型的一种新形态,是一阶数据实体、数据活动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所发生的虚拟空间,随后他列举了国内外相关典型应用案例作进一步阐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原主任,现任伏羲智库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现场解读“数据二十条”。他表示,出台“数据二十条”,是国家第一次把数据定位为新型生产要素之后,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整个数据要素基础流转做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洪永淼作《跨境数据流通体系构建》主题演讲,深入阐述了构建数据流通体系之道。他认为,跨境数据流通将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跨境数据流通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隐患以及对全球收入分配格局造成的不利影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吴大华作《数据要素市场治理法治化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他强调法律规定数据使用的行为规范,不能脱离场景。数据作为新发展格局下的关键生产要素,区别于以往生产要素的特点是,对其他要素资源具有乘数效应。贵州在数据要素法制化上积极探索,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省共计出台了31个法律法规,加强数据要素的法治化进程。他认为,建立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竞争法律规范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新的竞争规范地方体系;二是加强对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及管理;三是加强对数据垄断行为规制及管理。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研究员张新红作《数据价值与数据创新》主题演讲,围绕数据价值、数据创新、数据治理,他认为数据价值在于数据本身可以驱动一切成为现实,数据开放是实现数据创新的突破口,制度创新是数据治理的关键,数据融合是数据创新的催化剂,单一数据价值有限,数据融合创新可以激发技术、产品、业态、模式、职业等数字新物种。
专业主题研讨环节,主题是共话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李海舰主持了主题研讨环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曹晓钟,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平,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教授李爱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彭绪庶,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罗以洪,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高级副总裁宋雨伦,高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岱,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宇,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寒林等政企嘉宾,围绕“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主题,以贵州场景大数据实践为样本,研讨了数据要素的特殊性、数据流通问题、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的实践路径、当前国内国际对数据理论研究的启示等话题,共同展望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趋势。
曹晓钟从数据的特性出发,阐释了场景大数据的三个历史。他表示,场景大数据是场景和数据的紧密结合,二者密不可分。场景大数据包含小的场景,小场景可以汇聚成大场景和大数据,并进行迭代。同时,数据的产生具有“一数多权”的特征,数据的流通跟传统的商业商品的流通是不一样的,很难独占。
杨平认为,要解决公共数据授权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敢、不会、不用”问题,最核心的是要建立一个合法有序的通道,这个通道的核心是授权,通过授权确保数据流通的合法性和可信度。授权的核心就是要保证授权机制可以提供数据供给方权益的保障,从而规避法律风险。
李爱君认为,数据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未来的保护方式。从法学层面,上升为权益保护还是行为规范还有待讨论,从数据的物理形态看,数据是无形的,数据本身的特征无法用传统的物权和知识产权规范,这个客体既具有物权的特征,又具有知识产权的部分特征,还具有它本身独特的价值发挥的特征。所以,要想流通、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一定要谈归属。
彭绪庶认为,数据和数据要素不同。数据是数字化信息,数据要素必须考虑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只有让数据能够参与到生产、流通过程中,数据才能成为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具有可共享性,不能特别强调它的所有权、独占权,要实现它的共享才能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
罗以洪认为,从交易的角度,场内场外不一致,场内的数据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灵活性就很差,导致没有得到更好的交易。界定数据的交易的合法性比较困难,由于市场的发展,数据的交易法制化建设相对来说比较滞后,要辨别这些数据是否合法也比较困难。
宋雨伦结合中国联通实践,分享了实现数据流通和利用的经验。他表示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流通需要依托存储运营的经验、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技术,在此基础上中国联通打造了数据平台,把数据资源和数据技术结合场景做赋能。
张岱表示,场景对数据应用而言是回归初心和开启未来的起点,数据的产生来自于场景,数据应用必须依托场景。他认为数据业务离不开四个环节:一是分布式存储环节,即分布式数据中心或IDC。二是数据的交易、应用依托各个场景。三是算力网络,既是东数西算的核心网络,是数字交易核心的底座支撑。四是AI,有了足够的算力、优良的算力网络支撑和数据就会形成优良的AI应用。
皮宇认为数据要素流通基于很多特定的场景。数据大多存储在互联网公司和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掌握了非常多的数据,而且是数据价值拥有的最大群体。数据流通的安全保护手段,首先是数据要开放,数据不是你的私人产权。
汤寒林表示,数据流通是流通数据产品。数据宝首创数据要素新“四化”建设,即数据治理智能化、建模加工产品化、场景应用商品化、流通交易合规化。我们不谈数据产权,谈的是数据产品的产权。数据产品的产权在“三权分立”里已经得到肯定,即数据持有权、产品加工处理权、产品运营权。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通过《场景大数据白皮书(4.0)》发布,进一步总结了贵州过去一年场景大数据的实践成果,提供支撑数据要素合法、合规、安全、有序流通的解决方案;通过探讨数据产权的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实现数据共享共用、互利共赢,为构建数字中国强健的数字底座,实现“数据二十条”提供了贵州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