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上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报告(2023)》(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在省社科院第三会议室召开。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黄朝椿、省社科院院长张学立研究员、《经济日报》贵州记者站站长王新伟、省社科院副院长陈应武出席会议,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信厅、省大数据局、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多家省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负责人、“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报告”课题组人员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院长张学立主持。
发布会上,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黄朝椿介绍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研究工程》有关情况。黄朝椿书记表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是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社科院成立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研究工程课题组,确定了《发挥贵州算力保障比较优势研究》《贵州省主要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开发路径研究》《贵州主要农特产业比较优势及发展路径研究》《贵州生态资源价值及生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四个第一批重大课题,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报告(2023)》(绿皮书)和“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指数的公开发布,标志着我院在数字经济研究方面实现了新的提升和新的突破。接下来,省社科院将继续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四新四化”研究工程走深走实,面向社会发布重要研究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社科力量。
课题组执行组长、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以洪研究员从“东数西算工程与算力保障的意义”“算力保障的主要内容”“算力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四个方面介绍了《“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报告(2023)》(绿皮书)情况。他指出,算力保障提升主要从“提升算力水平”“夯实信息基础”“提高公共服务”“用好自然环境”“构建发展生态”五大方面发力。并公布了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算力保障指数,分析了全国算力保障情况。
课题组还就报告发布的背景、提高算力保障水平的建议及贵州在算力保障能力上的主要优势和不足等问题,回答了新闻记者的提问。
“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报告主要包括算力保障的重要价值、提升算力保障的主要措施、算力保障评价体系构建、算力保障能力评价分析、算力保障存在问题及提升算力保障的建议等部分。报告从算力水平、基础条件、公共服务、自然环境、发展生态等5个一级指标和算力规模、PUE、数据中心规模、国家级超算中心数量、省级出口带宽、机架规模、数据中心网络时延、电价、人均发电量、土地价格、土地使用税、气温离差、空气质量、距离主要大城市的平均距离、环境安全、发展年数、政策力度、人才储备等19个二级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测算了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保障水平。
根据测算结果,贵安、中卫、庆阳、和林格尔等数据中心集群保障能力较强。
贵安数据中心集群最具优势的是自然环境(包括气温离差、空气质量、与主要城市的距离等三个二级指标)。在气温方面,数据中心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0-25℃,而贵安一年中一般只有7、8两个月最高气温超过25℃,在十大集群中是最好的。空气质量方面,如果沙尘、腐蚀性气体浓度长期超标,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严重的会导致宕机事故。贵安2022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3,在十大集群中是最优的。另外,在政策保障等方面,贵安数据中心集群也具有优势。
“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报告的发布及后续深入研究,对凸显贵州发展“算力经济”的比较优势、提高省内数字经济研究能力、提升省内科研机构和媒体影响力、进一步凝聚发展数字经济共识、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氛围等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