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今年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创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管理工作,通过“党建引领、智力助产、多方共治”的模式,助推白河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2023年11月,白河村以“农村纠纷‘四治四联’解纷工作法”荣获全省第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工作力量。一是扎实组织村情调研。自2023年5月开展驻村工作轮换以来,省社科院新轮换队员与老队员认真做好工作交接工作,新队员认真听取老队员工作建议,尽快进入角色,及时找准驻村工作重点、难点。同时,新队员通过学习前期资料和座谈访问,在熟悉村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拟定调研计划,分批开展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白河村基本情况,并于6月底完成驻村调研报告和驻村工作队个人工作计划,为下步工作开展找准努力方向。二是扎实推进党建工作。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抓好党支部建设工作。完善全村“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制定学习方案,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协助做好与盘江路小学党支部联合开展“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七一建党节活动等支部联建活动8场;省社科院党政办公室党支部通过与白河村党支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交流党建工作经验,为白河村党支部开展好主题教育提供组织经验和学习材料。同时,驻村干部常态化开展交叉互学模式,海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洪泽宇、巴布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松、水淹凼村驻村第一书记万坚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到白河村协助开展理论宣讲、支部联建、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工作,被白河村群众亲切称为白河村的“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第四书记”。三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驻村第一书记发挥青年理论学习标兵示范作用,按月整理政治理论学习参考资料选编(电子版),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梳理和汇总,让全村党员、村干部可以日常学、随时学、反复学,提升个人学的学习成效。同时,充分利用白河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中大管家(村党支部)引领学习、小管家(村党员干部)落实担当和“云管家”(数字化乡村智慧信息系统)平台赋能治理,形成党组织统一指挥、党员迅速行动、农户积极响应的三级联动机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发挥智库作用,助力产业发展。一是抓好品牌建设。驻村工作队按照“提升富裕、壮大一般、带动薄弱”的发展思路,深入调研村茶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村民的意愿想法,研究村产业发展方案,与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共同努力,邀请贵州省产业研究院相关专家对如何打造“百河茶”品牌进行指导,推动全村茶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持续增收。2023年,白河村生产茶叶16吨(2022年12吨),产值960万元(2022年720万元),带动茶农户均增收8000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42.41万元。二是抓牢人才引育。一方面,驻村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召开乡贤会,积极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共绘乡村发展蓝图,为乡贤提供创业沃土,引领产业发展,多名乡贤相继回村创办企业,不断充实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探索开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及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升打造工作,组织全村产业工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工人基本素质,不断提高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水平,将白河村茶园基地打造为村级产业工作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同时,与村“两委”会同兴义市关工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围绕秋冬季茶园修枝、除草、追肥等方面对青年农民进行理论和实操专业培训。三是抓实抗旱工作。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群众做好抗旱保秧苗工作,及时分析天气情况,及时协调全村各组的用水需求,确保茶树、秧苗抵御旱情。四是抓细庭院经济。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协调碧堃未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做好120亩韭菜种植、管护、采收、销售工作,动员农户充分利用自家闲置空地与公司合作种植韭菜,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全村庭院经济发展。
聚焦乡村治理,用心做好实事。一是突出抓好文化传承。充分发挥省社科院在民族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组织院社会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多名专家深入挖掘白河村村史、家族族谱等基础资料,为建设白河村乡愁馆、活动广场等文化场所提供理论素材。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乡愁馆设置布依文化、婚庆文化、农耕文化等展示区,让更多人感受农耕民俗记忆。
二是突出抓好环境整治。驻村工作队积极同村“两委”“寨老”“乡贤”进行共商共建,根据村有关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在10月前督促完成修建拱桥水库至洒报农旅基地生产便道,12月中旬前督促完成修建兴义市弘晖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农特产展销中心。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道路破损问题,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调的资金,采购青石板铺设勾缝,已完成全部铺设工作,改善群众生活基础设施。每月组织群众开展一次人居环境大扫除。积极协调联通公司完成洒报组、大水井组农户数字门牌的信息采集工作。通过持续推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不仅显著改善全村人居环境,而且,春风化雨解矛盾,润物无声聚民心,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基于此,省社科院智库工作处设立专项课题对白河村治理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三是突出抓好文明创建。一方面,驻村工作队完善白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规范功能设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协助村“两委”打造“名支书工作室”;持续发挥积分超市的带动作用。通过政策引领、村民自治管理,制定积分细则,实时公布积分情况,范围覆盖全村村民,利用“小超市”带动“大文明”;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弘扬文明新风尚。另一方面,通过多彩民俗展示民风。驻村工作队结合布依族特色节庆风俗,利用春节、元宵和“六·廿四”洒报民族风情节,组建青年文艺队伍,多元化宣传推广布依八音坐唱、传统舞蹈、歌曲等,组织开展集体篝火晚会活动,展现淳朴民族风尚,弘扬良好新风,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2023年8月白河村荣获“全州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