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理论文章

《当代贵州》:李发耀|绿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发布日期: 2025-08-07 11:04 来源: 《当代贵州》2025年第29/30期 作者: 字号:    

1. 遵义市赤水石斛花(李剑 摄)

       2. 贵茶抹茶新式茶饮(贵州贵茶集团供图)

     3. 黔南州龙里刺梨产品直播(肖伟 摄)

                          4. 村民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水果基地采收蜂糖李(简垦 摄)

                          5. 铜仁市思南县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红薯产业(孙磊 摄)



提要: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生动实践地的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山地特色农业是农业的基本特征,特色化、高效化关乎山地农业的生命力。


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贵州,2700多米的海拔高差、丰沛的雨热资源、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塑造了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地理禀赋。曾经,崎岖的地形制约了传统农业的效率,但如今,贵州正将这份劣势转化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独特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强省的金山银山。


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性


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挑战,让贵州深刻认识到绿色是发展的永恒底色。从传统农业的困境到国际生态农业理念的兴起,从《寂静的春天》的警醒到中国绿色食品工程的启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贵州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于心、力践于行。

传统农业时期,山地农业较低的生产效率使贵州无法摆脱历史发展的困境,经济受到发展因素制约。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山地特色成为贵州发展有机、无公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天然优势和坚实基础。

2025年,贵州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聚焦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文件强调遵循自然与市场双重规律,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精准发力。省级层面重点打造肉牛、茶叶、辣椒三大产业,并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刺梨、油茶、竹五大优势产业,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

立足新发展阶段,发展绿色经济、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成为贵州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方向指引。

绿色优质农产品是撬动贵州绿色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支点。绿色农产品,广义上是生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代名词;狭义上则需经过严格认证(如地理标志保护)和标准化生产。“认证+标准”是其核心要求,例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认证保护+标准质量控制”,确保从土地到餐桌的双重安全屏障的建立。数据显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其市场溢价可达50%~70%甚至更高,是品牌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武器。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贵州农业的底色


崎岖的地貌曾被视为农业发展的桎梏,如今却成为孕育绿色精品的天然温床。山地的垂直落差与复杂小气候,为多样生物提供了绝佳庇护所,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生态。劣势被智慧转化为优势:植物生长周期拉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多样的生境,造就了丰富独特的地方品种。山泉的滋养、云雾的浸润、洁净的空气与土壤,共同确保了农产品的优异感官和突出理化指标。这份天赐的自然禀赋,是贵州农产品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行走于黔山贵水间,琳琅满目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如同散落山野的明珠,闪耀着生态与品质的光芒,它们正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孕育出的瑰宝。

都匀毛尖的清雅、湄潭翠芽的鲜爽、普安四球茶的古朴,贵州绿茶与红茶,在山间汲取精华,香飘四海;赤水峭壁上的金钗石斛、大方林下的天麻、施秉药谷的太子参、剑河密林中的钩藤,道地药材深得山水灵气,品质卓然;镇宁蜂糖李的甘甜如蜜、修文猕猴桃的酸甜多汁、麻江蓝莓的馥郁饱满、罗甸脐橙的鲜甜可口、威宁洋芋的粉糯醇香,以及花溪辣椒、遵义朝天椒的辛香热辣,点亮了山野餐桌;赤水河畔的茅台酒、习酒,金沙回沙酒,皆是贵州好山好水酿就的玉液。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径思考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贵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理念融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将生态环境高颜值转化为经济发展高产值。

加快绿色农业区域空间布局和绿色农业重点基地布局,促进绿色农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特优新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特征挖掘、品质评价和指标监测,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外观、质构、风味、营养等方面指标品质数据库,同时有序建设全省绿色农业品牌。

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可追溯质量管理机制,搭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销售平台。在当前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的条件下,各方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赋能推进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构建县、乡、村三级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网络;要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向市场即时展示贵州优质农产品绿色、安全的黔货贵品风采。

制定绿色农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全省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包括梳理分析绿色农业直接关联的公共政策与技术标准文献,整理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依据以及绿色农业管理、绿色技术路径、绿色农业服务、绿色农业推荐标准、绿色农业强制标准等,形成支持项目试点和贵州发展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行动指南。开展省级层面绿色农业标准制定、发布和培训,推进绿色农业园区规范建设、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规范建设,并将绿色农产品抽样与质量管理、绿色农产品宣传与管理服务、绿色农业品牌数据库建设纳入规范标准。

在绿色农业标准运用上,要在全省范围开展一批重要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和培训工作,涵盖绿色农产品种质资源规范、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绿色农产品投入品控制规范、绿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绿色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等。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