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理论文章

《当代贵州》:袁觅|以时代之问破题 以实践之行聚力

发布日期: 2025-10-21 11:12 来源: 《当代贵州》2025年41/42期 作者: 字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担当,为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如何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持续深入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学习贯彻?本刊特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贵州省委党校第82期中青一班部分学员畅谈心得体会,在历史纵深与现实语境中探寻学习之道,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把握时代脉搏、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民族复兴的思想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原创性发展,其理论创新不是抽象的概念堆砌,而是回应时代之问、扎根中国实践的思想结晶。当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关键在于以领悟其理论创新成果为核心抓手,将理论学习转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社会实践,让思想伟力在实践沃土中结出丰硕成果。

要领悟其立足时代之问的理论生成逻辑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源于对时代课题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正是在直面新时代最核心、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中形成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怎么走的时代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区别于西方单一模式的全新探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避免西方老路”问题,明确“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5大特征,强调通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夯实物质基础,注重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涵养精神力量,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思维,回答了“现代化为了谁、依靠谁、走什么路”的本质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回应了高质量发展靠什么的实践难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如何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成为必须破解的实践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与深层次需求,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强调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等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将“共同富裕”融入高质量发展内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医疗医保制度改革、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回答了“发展动力从哪里来、发展质量如何保、发展成果如何分”的关键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回应了全球治理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已难以应对全球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仅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公共产品,更在具体领域给出了治理路径。在经济领域,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WTO改革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气候领域,承诺“双碳”目标,引领全球绿色转型;在文明领域,主张“文明交流互鉴”,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了新思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根本问题。

要掌握其聚焦实践导向的理论落地路径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思想的伟力在于改变现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具有鲜明实践导向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推动着全面深化改革新论述的实践转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改革的新特点、新挑战,作出“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判断,提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方法论,在经济领域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行政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破解改革“碎片化”“中梗阻”问题提供了路径,让理论论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抓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科技革命浪潮、着眼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系统性变革”,指出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一是抓创新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二是抓产业转型,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抓制度保障,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为破解“传统产业转型慢、新兴产业培育难”的问题提供了关键抓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着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深化。“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不仅重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将这一立场转化为具体的民生实践。一是保基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二是提品质,推动教育公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养老服务业等;三是促参与,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群众在民生决策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要遵循“学悟用贯通”的学习要求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不能停留在“读原文、学原著”的层面,而要遵循“学悟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要求。

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两次飞跃一脉相承,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在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中实现了突破。只有将其放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理解,才能把握其理论脉络与时代价值。

要坚持问题导向。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源于问题,也必须用于解决问题。学习中,要避免“空对空”的理论宣讲,而是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的发展痛点,用理论武器设计解决方案,让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际能力。

要坚持大众化的理论宣讲。理论宣讲是推动理论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若仅用“文件语言”“学术术语”宣讲,容易让群众“听不懂、记不住”,必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案例、数据、故事解读理论,让理论“活起来”“接地气”,让理论精神真正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