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完成省领导指示课题《贵州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近期,省社科院课题组先后深入贵州(清镇)职教城、多所职业院校及产教融合企业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座谈、案例采集等多种形式,把握我省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主要成效、面临挑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先菊、助理研究员钟玮琦、城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蒋正龙参与调研。
在贵州(清镇)职教城,课题组与职教城产教融合部、规划与招商部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系统了解职教城规划建设与发展历程。自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职教城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定位,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府、院校、企业“三方联动”,不断优化服务保障、凝聚发展合力。截至目前,职教城已汇聚16所职业院校,包括1所职教本科院校(贵州交通职业大学)、12所高职院校和3所中职学校,共开设专业373个,涵盖11个职教本科专业和30余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年均培养技能人才约4万人,为贵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撑。
课题组在贵州(清镇)职教城调研交流
随后,课题组走访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院校,与骨干教师展开座谈。调研发现,产业学院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正成为职业院校对接产业需求的关键路径。例如,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依托汽车产业学院,构建新能源汽车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供给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在企业层面,课题组与贵州东佑集团市场总监万鹏宁就“校中厂”模式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深度交流。
通过调研,课题组系统收集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题组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汽车产业学院调研
课题组在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东佑电子产业学院调研